搂着炸弹开了十几公里山路
“还有半厘米,指针眼瞅着就搭上了,我一把就把线拽掉了。”这是朱建民第一次成功排爆的经历,那还是在2002年。吉林市闹市区一栋写字楼内发现了两枚用煤气罐和灭火器改制的炸弹,这也是全市第一回发现这么大的炸弹。
而朱建民的出现,却是因为路过。
当时适逢特警们外出训练,回程途中路遇封锁现场,听闻内有爆炸装置,朱建民赶紧迎战。事实上,这也是他第一次接触真炸弹。采用洗衣机定时器起爆的炸弹被他徒手拆除后,楼道中的另一枚炸弹随后也被安全处置。
排爆结束后,在送去野外销毁的途中,朱建民“搂”着煤气罐炸弹上路——保持弹体稳定,避免引爆。
“十几公里的山路,我感觉就像走了几百公里。”那是朱建民人生中最长的一个小时,“汽车颠一下,我心里就咯噔一下,爆了得是啥样?”
好在一路有惊无险,朱建民也自此崭露头角。
经此一役,局内也开重视排爆武装,从当时的仅有一把钳子,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至今局里已配备了价值上千万的排爆装备:便携式X光机、排爆机器人、频率干扰仪、液氮炸弹固化装置、炸药探测仪……这在吉林全省也是数一数二。
其中,一辆能装载各式排爆装备及转移爆炸物的综合排爆车,就是朱建民参与设计研发的。

朱建民在全国公安机关英雄模范立功集体先进事迹报告会上作报告。受访者供图
2000年,朱建民从部队转业至吉林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成为了当时局内唯一的排爆民警。如今,朱建民已经成为了特警支队技术大队大队长,多次荣立个人二等功、三等功,并被授予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我心中的警察英雄等众多荣誉。这些勋章都被他收在抽屉里,书柜中摆的都是各式各样的炸弹模型。
从孤军奋战到团队配合,朱建民一手带出的排爆中队也已壮大到了7人。
排爆中队中队长朱冠群入行已经11年,是中队里资历最老的一员。他总是记着师傅朱建民的一句话:“干排爆,要胆大,更要心细。”在朱冠群看来,排爆没有统一标准,安全拆除,就是最好的行动方案。
2008年,一个年轻人抢银行未遂,逃窜后把爆炸物扔在了柜台。这给当时参与排爆的人出了个难题——两个饭盒大的爆炸物上绑着一个红色的诺基亚手机。
是时,局里请了数个爆破公司的专家,通过狙击枪的瞄准镜观察后,全都一筹莫展。而朱建民主动请缨,他初步判断,这是一个用手机遥控的爆炸装置,拆除的关键在于屏蔽信号。
“能不能借用考场的手机屏蔽干扰仪?”经过协调,4台干扰仪很快到位。随后,朱建民利用杆式机械手将爆炸物转移、销毁。
其后不久,队内就添置了专业的频率干扰仪。如今,这台仪器由专人负责,架设频率干扰仪,业已成为了勘查爆炸物现场的第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