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法制  >  社会与法
搜 索
4嫌犯诈骗天津银行济南分行3亿元 故伎重施想再骗20亿
2017-03-13 10:04:01 来源:济南时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一笔20亿元的存款,在存入银行的过程中,突然冒出假的大额存款证明书,惊出一身冷汗的银行工作人员立刻终止交易,并选择报警。

  拔出萝卜带出泥。警方追查中,又牵出一笔3亿元存款“莫名失踪”案。23亿元存款诈骗的背后,是谁在精心布局?

  近日,一起因非阳光业务引发的票据诈骗大案,在济南开庭审理。该案中,3亿元在进入“存款通道”后几经辗转,竟莫名失踪,被中介人员骗去给企业放贷,只为赚取高额佣金。后来,直至相关嫌疑人对20亿元“如法炮制”时失败,案件才东窗事发。

  [庭审现场]因涉票据诈骗,四人同上被告席

  2月28日,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第五审判庭。庭审预告显示,即将开审的是一起票据诈骗案。

  随着审判长的法槌声响起,四名被告人陆续被押入法庭:为首的是身穿黑色羽绒服的张某,面容消瘦;紧随其后的是崔某,中等身材,剃着光头;第三个是谢某,穿着黑色风衣,身形较胖;最后进入法庭的,则是本案唯一的女性被告人韩某,她扎着马尾,神情略显紧张。除了韩某20多岁外,其余三名男子均是三四十岁的年纪。

  起诉书指控:2014年11月,天津银行济南分行向济南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报警称,该行在存入一笔20亿元的款项时,发现存款异常,张某等人涉嫌用伪造的大额存款证明书骗取资金。后经警方追查,早在2014年5月,另有一笔3亿元的存款计划存入该行内,但在存款的过程中,钱款莫名“失踪”。经侦部门在追查中,发现张某等人涉案。最初,张某、崔某被警方逮捕,案件开始审理;后检方追诉,将涉案的谢某、韩某,一起列为该案的被告人。

  针对张某的身份,天津银行济南分行也迅速给出说明,表示张某并非银行工作人员。

  [案件背景]非阳光业务之下,上亿资金开始“寻租”

  2月28日、3月7日,该案在济南中院两次开庭审理,记者全程旁听了案件的审理过程,也在听审中,得知了案件的更多细节。

  要清楚此案的来龙去脉,首先必须要知道此案发生时的背景——

  随着经济发展,不少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急需银行贷款,但对于银行来说有授信额度,对于信用不过关的企业,贷款就意味着高风险。可为了融资,不少企业愿意支付高息,以换取贷款。在此过程中,游走于银行与用款单位之间的资金掮客就诞生了,他们利用自己的人脉,做起了高额贴息贷款的业务。

  对于不了解银行大额存储业务的市民,必须要明白一个词汇——非阳光业务,这个词汇贯穿了案件的始终。

  通常来说,涉及银行存款的阳光业务,账户是在银行正规开户的,存款信息也是可以查询的,并且阳光存款受法律的保护。与之相对的非阳光业务,其存款账户不在银行系统录入,账户无法查询,其具有高额贴息,还款风险极大,是被银监会明令禁止的业务。但因为其高额回报,仍有人垂涎其利益,忍不住以身试法。

  资金掮客要获利,也在利用非阳光业务“做文章”,甚至动辄就是上亿元的资金流动。

  [一身冷汗] 20亿元欲存银行,VIP室打印出“证明书”

  检方提供的证据显示,2014年11月29日,天津银行济南分行向济南市经侦支队报案称,其银行在接收一笔20亿元的存款时,张某等人涉嫌使用伪造印鉴的大额存款通知书,计划将这笔资金“骗走”。

  相关证人证言介绍,事发时,广发银行北京分行作为托管人,合众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合众资管”)作为管理人,计划将20亿元存款,存入天津银行济南分行的账户内。而张某等人,之前自称银行工作人员,一直对接此事。

  当20亿元进入支付系统内后,张某从VIP室内,打印出了一张大额存款通知书,并欲将此凭证,交到广发银行北京分行的负责人手中。

  “大额存款证明书,都是从银行前台出具的,为什么要从VIP室内打印?”广发银行北京分行负责人证言称,其因对操作流程存在质疑,坚决不收这张凭证,并提出查看相关出具流程。

  对此,张某等人称当时称系统无法联网,操作流程是规范的。第二天,在天津银行济南分行的会议室内,三方仍争执不下,张某等人提出,将款项退回原银行。随后,天津银行济南分行发现,张某出具的大额存款证明书系伪造,遂报警。

  张某被警方带走后,很快吐露,其之前还与同伙曾对一笔3亿元存款“动过手脚”,为的就是做非阳光业务。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焦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