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
多家企业已停止进口洋垃圾
洋垃圾的问题近来引发关注。4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该《实施方案》由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明确今年年底前,全面禁止进口环境危害大、群众反映强烈的固体废物,2019年年底前,逐步停止进口国内资源可以替代的固体废物。
北青报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这些政策对不同企业带来的影响不同,各个企业的应对策略也有差异。
在嘉兴市南湖区一家专业生产PET瓶片、PET塑钢带的企业内,该公司负责人指着车间外面用相应型号的袋子装满了废塑料、打碎之后的废塑料颗粒和已经加工生产出来的塑料原材料,向北青报记者介绍,该厂原材料主要从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发展中国家进口,“500美金/吨的价格低于国内市场7000人民币/吨”。谈及禁止洋垃圾入境的政策,他表示已停止进口,今后或将PET的生产线转移到国外原材料产地就地生产。
南湖区某化纤厂每年有约50%的原材料来源于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和坦桑尼亚等国家。该厂目前已经停止进口废塑料,还剩下500吨原料尚未使用。负责人表示,“今后将全部使用国内的原料。从国外进口原料本来就有周期,有时候可能一两个月运到国内的时候反而变成国内的价格比较低,以后不用考虑这个问题。”
与以上企业不同,位于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某大型造纸公司每年从国外进口的废纸并不多,该公司董事长告诉北青报记者,去年该厂进口的废纸有两万吨,约占该厂原材料的4%。“主要是从日本和美国进口的,日废清洗地比较干净,美废的优点是纤维长,造出来的纸延展性好”。据他介绍,禁止进口废纸基本不会对该厂产生影响,一是因为该厂进口的量较少,二是因为随着造纸工艺的进步,利用国内的废纸同样能生产出质量相当的牛皮包装纸。
对于未来,多家企业负责人认为,随着洋垃圾逐步停止进口,国内固体废物的回收利用无疑将变得更为重要,这将促进国内的垃圾分类体系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提升整体垃圾分类水平,建立完善的固体废物回收利用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