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法制  >  国内
搜 索
纪检监察机关这样查处扶贫领域腐败问题
2017-04-06 10:53:19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作者:韩亚栋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听取2016年省级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情况汇报。会议指出,脱贫攻坚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要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较真碰硬落实脱贫攻坚工作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强调,要紧盯脱贫民生领域,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七次全会对开展扶贫领域专项整治作出部署,要求对那些胆敢向扶贫等民生款物伸手的要坚决查处。

  几天前,中央纪委又公开曝光了8起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典型案例。据统计,2016年1月至11月,全国共查处侵害群众利益问题70369件,处理86320人,其中,扶贫领域腐败问题13285件,处理16487人,占有相当比例。

  纪检监察机关如何扎实做好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如何坚决遏制扶贫领域腐败现象,着力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今天,我们不妨通过几个案例为你盘点一二。

  关键词1:用好“第一种形态”

  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处理

  【案例故事】

  2016年3月,福建省安溪县官桥镇纪委开展扶贫领域专项监督检查,发现该镇碧一村上报的部分低保对象并不符合条件。镇纪委很快启动谈话函询,逐一对碧一村村干部进行谈话。

  刚开始,村党支部书记郭瑞祥一直叫“冤”。他认为,上报的低保对象不但村委会集体研究了,还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并进行了公示。镇纪委干部拿出党纪处分条例和关于低保户资格条件的相关文件,严厉指出问题:碧一村上报的对象中,有的并不能被列为低保户。郭瑞祥渐渐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之前的确审核把关不严,也有做老好人的心态……”

  谈话结束后,碧一村村委会马上对上报的低保对象重新审核,一下就核减了23户。一位户主的话让他们印象深刻:“只要你们干部有公心、讲公道,我们都会信服。”事后,郭瑞祥召集村委会开了个“闭门会”,会议名称很特别,叫“规矩与公心检讨反思会”。如今,无论是精准扶贫、医保社保,还是征地拆迁、公路建设,但凡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村干部都会先扪心自问,有没有违规、是不是公正、会不会损害群众利益……

  中央纪委在通报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典型案例时强调,“要把纪律挺在前面,实践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扶贫领域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处理”。

  严查扶贫领域腐败问题是惩治已然、亡羊补牢,更重要的是把纪律挺在前面,从小处抓起、从日常抓起。平日里就要拉长耳朵、瞪大眼睛,发现苗头问题或轻微违纪的就找本人谈一谈,用常态化的咬耳扯袖、红脸出汗,让党员干部时刻牢记公款姓公不姓私、“救命钱”必须专款专用,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中。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