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广东省中毒机器占比高达10.73%)
3·15晚会中提到的“扫码”骗局,揭示了在支付等应用场景中的普及的二维码成为木马病毒的“新阵地”。报告显示,23%网民扫描过带病毒的二维码。其实,二维码本身无毒,但背后却可能是一条手机木马病毒的下载网址、或者是一个恶意APP的下载链接、或是钓鱼网址、甚至是转账页面。用户如果不慎遇到二维码骗局,将会导致银行卡账号、密码、姓名等个人信息泄露、钱财被盗等安全威胁。
垃圾短信中广告一家独大,广东省成为重灾区
相对于隐蔽的木马病毒,人们对骚扰诈骗电话短信的熟悉度更高。每个人基本都收到过骚扰短信和电话,更时刻提防着“钱袋子”被骗走。报告显示,2016年垃圾短信更是呈现爆发式增长,总数达10.69亿,同比增长62.26%,而诈骗短信总数达1.13亿,同比增长42.67%。尤其是经济发达和人口密集的地区更是成为垃圾短信的重灾区,其中广东、河南和山东排名前三,分别占比11.4%、6.8%、6.15%。对用户威胁最大的诈骗短信,常见套路为:冒充学校给家长发送虚假“学生成绩单”、“开学通知”等;紧跟“手机实名制”热点冒充通信公司工作人员给用户发送办理手机实名制的短信。
责任编辑:焦志明
图片新闻
热点新闻
图片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