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牌来站队
此后,阿里巴巴于2013年7月推出了被外界称为史上最严的打假规则,重拳整治售假网店,对出现两次售假行为以及利用多个账号重复恶意售假的网店直接关闭。
一年后的9月19日,美国纽交所上市后,阿里巴巴在打假上的力度更是有增无减。公开资料显示:从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阿里巴巴在消费者保障及打假方面的投入超过了10亿元。
“其实,我们一直都在加大打假的力度,增加打假的投入,从来不敢松懈。”郑俊芳告诉本刊记者,为了更高效打假,阿里巴巴还对内部资源进行了多轮整合。
在平台治理部成立前,包括知识产权保护、反欺诈、账户安全在内的工作均由2005年就已组建的集团安全部负责,这个一直被外界称为“神盾局”的机构利用大数据构建了强大的实时风险防御能力。
但随着阿里巴巴打假的逐步深入,这一机构已不能完全满足需求。2015年12月,阿里巴巴将原有相对分散的几个部门合并成了平台治理部,由郑俊芳坐镇,而知识产权保护(打假)是其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
“平台治理部更像是一个统一对外的接口,其他各部门发现假货问题时,知道直接来找我们沟通协调就行了,让我们能够更集中力量打假,这是平台治理部存在的意义。”郑俊芳说。
组建平台治理部的同时,马云还从大洋彼岸的美国请来了“外援”——苹果公司前法律顾问马修·巴西尔担任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兼全球知识产权执法主管,牵头打假。
之后,马云更是在2016年的“3·15”前夕现身阿里巴巴打假团队誓师现场,高调宣称将把打假阿里队打造成打假国家队,向外界展示其打假决心。
这一过程中,阿里巴巴也与对其指责颇多的品牌方建立了更为密切的合作关系,成功将后者拉入到其打假行动中来。
2016年7月,阿里巴巴发布全球首个电商与品牌商协同打假的“权利人共建平台”,通过其大数据模型实时向品牌商(权利人)提供疑似侵权链接,让后者能随时随地一键投诉,尽快识别侵权行为。
半年后,由阿里巴巴倡议的全球首个“大数据打假联盟”也在杭州成立,首期成员就包括LV、施华洛世奇、赫基集团、资生堂、华为、苏泊尔等约20个国内外知名品牌。

阿里巴巴打假特战队员正在哈尔滨一家服装店铺内寻找涉嫌假冒的服装">阿里巴巴打假特战队员正在哈尔滨一家服装店铺内寻找涉嫌假冒的服装
给公安送线索
此时的阿里巴巴也早已开始转变思路,摒弃以往单一的线上打假,将打假战场延伸到线下,积极与政府执法部门合作,建立长效的打假联动机制,形成了线上、线下相配合的电商打假新模式。
“平台最严厉的惩罚措施就是关店,但这帮人往往换个马甲又出现了,因此我们希望通过与公安、工商部门的联合打假让他们知道,在淘宝上卖假货不只下架商品、关闭店铺那么简单,还可能要坐牢。”叶炜说。
过去几年,阿里巴巴与国家质检总局在杭州设立了“互联网电子商务产品质量风险监测中心”;跟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部门也都建立了顺畅的打假维权联动机制。
此外,阿里巴巴还于2015年12月与国家认监委共同推出了“云桥”数据共享机制,对认证商品实施全流程精准管控,成为国内首家直接接入国家认证信息数据库的电商平台。
这其中当属与公安部门的合作最为亮眼。公安部启用了阿里经济案件协作平台,双方建立起了高效快速的案件信息报送通道。
除了不定期向公安部门提供主动发现的假货线索外,阿里巴巴还会配合公安机关的调查取证。截至目前,阿里巴巴已累计向全国13个省的公安机关移送过涉假线索。
仅2015年4~9月,阿里巴巴就向执法机关推送717条售假团伙线索,获各地执法部门立案的有330条;协助警方捣毁制假、仓储、售假窝点600余个,抓获犯罪嫌疑人715人。
而在“2016年云剑行动”中,浙江警方更是依托阿里巴巴推送的涉假线索在一年内破获了总案值达14.3亿元的假货案件。
为了更好地配合执法部门,阿里巴巴在2015年额外新增200名员工组成“打假特战队”,还特意从各地的公检法系统招募了一批打假队员。
“他们长期在打假一线工作,不仅熟悉法律,还懂得如何跟政府部门打交道,更了解他们需要什么。”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打假队员清海对《瞭望东方周刊》说,其所在的线下打假团队中,一半队员来自公检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