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预付式消费在美容美发、健身、洗车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不少经营者与消费者都颇为认可这一消费方式。然而看似双赢的背后,却存在诸多问题。中消协最新发布的预付式消费调查体验结果显示,四成多商家存在诱导消费、经营主体不合法等情况,美容美发行业变相涨价、擅自中止服务、卷款跑路等问题相对较多,制定霸王条款、违反合同约定、变相强制服务等也是预付式消费常见的问题,这些“顽疾”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消费欺诈屡见不鲜
北京的林先生在朝阳北路一家名为丽锦美容美发的连锁店办理了会员卡,并一直在该店理发。但在日前的一次消费中,林先生却遇到了一桩糟心事。
据介绍,林先生在理发时被理发师告知如要达到理想的美发效果,需要做一项价格为200多元的烫发服务。林先生的会员卡中还剩余了300元额度,便答应了理发师的提议。但是没想到在结账时,却被对方要求必须再往卡里充值200元钱。
丽锦美容美发的店员称,这是因为该项烫发服务原价是300多元,超出了林先生会员卡中的余额,所谓的200多元的服务价格是会员折扣,必须要在会员卡中余额超出该项服务原价时,才可以享受该折扣,否则消费者就必须按照原价付费。而且,消费者不能用会员卡中的余额来抵扣该项服务的原价花费,如果不充值,必须当时用现金另行结清。
让林先生感到不解的是,这些所谓的消费规定无论是在他办理会员卡时,还是在被推荐这项服务时,对方都没有告知,而且这些规定对消费者来说显失公平,有消费欺诈和霸王条款的嫌疑。然而几经交涉无果,林先生只好自认倒霉,之后再也不去这家店消费了。
实际上,类似林先生这样的消费体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罕见。许多商家通过夸大折扣力度、承诺各类虚假优惠信息诱导消费者付出几千甚至几十万元办理预付卡,而在其后消费中往往出现霸王条款、不兑现承诺、擅自中止服务等各类侵权问题,更有甚者以欺诈为目的,在开业初期或收到预付款后便卷款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