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有无发展空间、交通方便不、离家近不近……
随着各大企业春季招聘会的启动,应届毕业生也逐步投入到找工作的紧张状态。教育部数据显示,2017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795万人,比2016年多出30万,再创历史新高。近日,天府早报记者调查采访发现,2017届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观念逐步发生变化,薪酬已不再成为大学生们的关注重点,对企业发展空间的期盼,甚至对交通方便与否,距离自己住所地远近程度等因素,逐渐成为大学生就业择业的关注要点。而企业在进行招聘时,根据自身单位性质的不同,对应届生的要求也大不相同。

案例一
希望离家近对薪酬没要求
四川某高校应届毕业生周亚在大四上学期就加入了就业大军。经过半年反反复复的投放简历,周亚已经成功签约了一家私人企业并开始工作了。
据周亚介绍,从进入大四开始,在这半年中,参加过大大小小的面试数十次。最初开始找工作时,周亚将目光瞄准了国企,吃了不少闭门羹。作为一名普通二本院校出身的学生,周亚表示:“像我们学土木的,都想进类似于中国铁建这样的事业单位,但这些企业用人要求高,门槛也很高,非‘211’、‘985’学校毕业的学生,想进这样的单位真的很难。”
在不断的碰壁后,周亚开始向私人企业投放简历。与事业单位不同的是,私企更看中学生的能力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做事态度,也就是这几点,让周亚成功找到了工作。虽然不是国企,但周亚告诉记者,在选择企业时,企业既有成就和名号也是他择业时所考虑的,“自己对单位的薪酬待遇其实没什么要求,毕竟自己才刚毕业,薪水是可以慢慢往上涨的,但是工作地点我还是希望能留在四川,还是想离家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