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的李婧很喜欢小狗,为弥补集体生活没办法养狗的遗憾,她乘此机会制作了一个“纸盒狗”。“前两天牵它出去遛弯,好多人都来夸它可爱,已经是‘明星狗’了。”李婧话里话外都透出对小狗的喜爱。

纸盒小狗被“拴”在门口。范欣然摄
遛“纸盒狗”似乎正在成为大学生的“新时尚”。在操场、超市、宿舍,只要牵着“纸盒狗”,即使素不相识也能相谈甚欢。
东北师范大学的范欣然则是因为朋友向她“炫耀”小狗,她不服气,也跟着做了一个,牵出去遛弯不仅有人求教程,还有人来给小狗“提亲”,令她也哭笑不得。
“纸盒狗”玩法多样。“拴”在寝室门口的小狗不仅能“看家”,还能收到别人投放的小零食。范欣然俏皮地在门上贴了张纸条——不想和没有小狗的寝室说话。社交媒体上,大学生举办的“纸盒狗”交流会让人忍俊不禁。有些高校还组织“纸盒狗”创意评比。
当然,对于这种行为也有人觉得幼稚,话语里甚至略带苛责。对此,李婧表示“不care”(不在意,无所谓),自己快乐才是最重要的。范欣然不讳言制作“纸盒狗”有猎奇和跟风的心理,但却享受制作过程,觉得非常解压。她还告诉记者,“纸盒狗”作为交流媒介,可以帮助自己与不太熟或者不认识的人多交流。
在网络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中国年轻人,在社交上有着与长辈不同的偏好。近些年兴起的桌游(剧本杀、狼人杀)、集体生日会、阅读挑战赛等趣味社交活动都深受欢迎,时下流行的“纸盒狗”亦是如此。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