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法制  >  社会与法
搜 索
预付卡监管久病不愈莫再拖 商家发卡勤从来不备案
2017-08-13 16:46:05 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商家发卡勤从来不备案

  预付卡,通常指的是发卡机构以营利为目的,通过特定载体和形式发行的,可在特定机构购买商品或服务的预付凭证。其充斥在商业流通领域和服务行业之中,渗透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近日,《法制日报》记者随机选择多家店面,进行实地调查。

  记者来到位于合肥市经开区丹霞路与光明顶路交叉口的一家“俏佳人”理发店,刚一进门,就有两名店员热情地询问记者要不要理发,并推荐办理会员卡可以打折。会员卡分为洗剪吹专项卡和通用的全套卡,前者最少要充值100元,后者则要500元;充值的钱概不退还,办卡没有发票,也不签订协议。

  当记者问到店面若是关停,卡里的钱怎么办时,店员只是微微一笑说,“我们店是老牌店了,开业这么久,不会倒闭”,并没给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随后,记者又到附近的菲尔健身俱乐部。店员介绍,办理年卡1899元,办的年数越长,优惠的金额就越多。但是预付卡只能本人使用,不能退款,可以转让给别人,不过要收取卡里余额20%的手续费。办卡没有发票和收据,但会签订一份协议,上面会盖公司的章。

  记者走访多家商铺发现,这些商家的预付卡一旦办理就不能退款,没有消费凭证,多数也不签订合同,只有商家的口头承诺,优惠活动的解释权掌握在商家手里,消费者只能被动接受。

  记者还注意到,早在2012年,商务部就出台了《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对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业的单用途预付卡企业进行登记备案。但记者走访的这些商家,销售预付卡均没有在商务部门备案。

  声称换老板只为再圈钱

  对于商家来说,发放预付卡是一种营销手段,可以锁定消费者,提高竞争性,同时由于发放预付卡程序简便、成本低廉,可以在短期内迅速筹集资金,解决企业资金周转问题。

  在利益驱动下,不少商家大量销售预付卡,有的甚至明知经营存在问题,仍肆意进行圈钱,资金链一旦断裂或是收拾不了摊子,就会选择关门谢客。

  记者梳理发现,商家关门后一般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玩失踪,一种是转移消费。前者通常会突然关门,员工一问三不知,老板也似人间蒸发,导致消费者很难维权,很多也就自认倒霉。后者则是在店面关闭时,告知消费者可以在其他指定店面进行消费,但往往会有附加条件。

  合肥市政务区报业园小区门口的一家店面已经换了4拨人员经营。有消费者反映,每次店面更换时,新开的理发店都承诺可以使用上家的会员卡,前提是要再充一定数额的钱。其中有家“接盘”的店,要求至少充值100元,但只能享受八五折,除非充500元才能享受半价,折后理发费则从以前的15元涨到25.5元。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这其实是商家的惯用套路。有的“接盘侠”其实只是原来的商家换了个“马甲”重新开业,但经过这一转手,不仅可以再次筹集资金,还可以调整经营方式。还有的是前后两家店私下进行约定,由上家将消费者“转卖”给下家,对于下家来说,可以增加客源,同时由于附加消费条件,也可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最后买单的还是消费者。

  “关于预付卡纠纷的投诉,我们一直收到。”安徽省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说,消费者如果在购买预付卡时,遇到恶意诈骗的情况,应立即向公安部门报案。商家正常经营,但经营不善倒闭的,消费者卡内还有余额,可以找工商部门投诉,消协也可以进行协调,但若是商家卷款跑路找不到人的,消协也没有办法。

责任编辑:焦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