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一查,实名制并非“一劳永逸”
工信部于2015年推出“史上最严实名制”,推行多年的全国电话实名制,终于“靴子落地”。据媒体报道,推行“手机实名制”后,全国8亿多手机用户超半数需补登。
近几日,羊城晚报记者走访了几大运营商的多个网点,随机采访了15位市民,其中有两人都遇到过自己身份证被绑定他人电话卡的问题。市民谢小姐就表示,自己就曾被纳入黑名单;而一位受访的黎先生则表示,自己在某家运营商那里办理不了,换了一家又可以了。
广东省人大代表、律师高海涛向羊城晚报记者分析,类似曾先生、谢小姐遭遇此类情况的,有两种可能:一,有人获悉了他的证件信息,伪造假证,恶意欺骗开卡;二,有人利用他的真证件(或复印件或者号码),申请办卡;而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存在运营商管理审核不严的问题。曾先生可以依法维权。
一位运营商内部人士分析,曾先生身份证被关联多个号码,还有一种可能性。因为几年前实名制实施还不严格的时候,只要有身份证号就可代办,不一定需要核对本人身份,而且一些营业网点肩负着开卡数量任务,如果完不成任务,可能就拿不到奖励,于是曾先生的身份证号码便被偷偷拿来“充数”了,这种属于“内鬼”操作,说到底还是管理问题。
D.一问,手机实名制能否真正落地
如果“李逵遇到李鬼”,本人身份证被盗用,几大运营商给出的解决方案大同小异:补卡——这样盗用信息开的卡会被直接停掉;注销——这种是没有欠费或者欠费不多的情况下最简单的选择。
然而,也有不少受访者向记者提出疑问:此前别人拿我证件办的号码,我作为证件所有人申请销号的话,如果该号码还在正常使用,且话费有剩余,这部分钱归谁所有?如果有欠费,而不是本人消费,应该怎么处理?运营商如何处理好实名信息对应人和使用人不同时,带来的实际经济纠纷?再有,有的运营商规定一个身份证只能拥有五个号码,如果有人当年办理了多个号码,一直按时交费,也确有使用需要,又该如何处理?硬性规定消费者放弃使用多年的号码,似乎既不合情也不合理。
法律界人士指出:手机实名制的推行有一个前提,就是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应当得到保障。长久以来,个人信息被批量贩卖的新闻不绝于耳,某些不良商家或个人将收集到的他人信息资料拿到市场上贩卖获利,也屡禁不止。《隐私保护法》或《个人信息保护法》这类法规在我国还是立法空白,由于监管的缺失,也完全无法排除掌握着大量个人信息的运营商泄密的可能。现实情况下,手机实名制还有很多漏洞有待弥补。
曾先生的烦恼会怎样解决?我们将继续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