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法制  >  法治聚焦  >  新闻
搜 索
揭秘细胞治疗暗流:花样翻新避监管 病人当小白鼠
2017-04-26 13:58:42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以科研开场的“揽客”

  越来越多民众知道这两种细胞在中国暂不能用于临床治疗的事实。然而,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调查发现,虽然“包治百病”的承诺几已退出历史舞台,但一些新说法开始在商业机构流行,最模糊的是,有的人员既声称这是一项研究,又建议患者可花钱治疗。

  记者以家中老人患脑梗的名义,联系了山东济南一家名为赛尔生物的公司。负责技术的庄姓工作人员坦言,干细胞目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不能保证达到某种效果,“只能说,对某些方面会有些改善,但不会有非常大的改善”。

  翔程军公司的代表与记者首次见面时,公司法定代表人许成福带了一名自称某医学科学院的郭姓博士。许成福表示,公司干细胞均来自该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我是搞基础研究的。”郭博士介绍,他们与许成福合作主要是为了“收集一些病例”,并进行后期回访,再根据统计数据修正研究方案。

  以研究开场的对话最终回到了“钱”上。许成福说,治疗之前,大约要花5个工作日培养干细胞,治疗须进行4次,每次注射1袋液体,包括干细胞6000万个以及生理盐水、营养液,细胞培植费单次5万元,4次共20万元,“这是最低价”。

  在场的郭姓博士对此没有异议。

  赛尔生物提供的方案是,每次输入四五千万个干细胞,一个疗程输2~4次,每次费用两万元以内,住院费另计。

  庄姓工作人员说,干细胞由赛尔生物提供,但治疗要到与公司有合作的山东省济宁市某医院。翔程军公司也类似,许成福称,在拿到某科学院的干细胞之后,治疗地点在清华大学玉泉医院或其他几家。

  事实上,即使是临床研究,上述医院、公司、研究所全无相关资质。

  按照2015年7月发布的《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试行)》要求,截至目前,共30家地方医院、12家部队医院分别通过国家卫计委、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的备案,获准进行干细胞临床研究。前述机构均不在其中。

  该管理办法规定,医疗机构不得向受试者收取干细胞临床研究相关费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总结说:“这意味着,凡是收钱的都是不合法的。”胡庆澧也表示,这项研究的费用应来源于研究经费,不能从病人身上收取。

  一家获得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的三甲医院有关负责人确认,病人若被筛选进入该院干细胞临床研究项目,除了正常的检查费用之外,干细胞制剂、手术费均是全免的。

  与一些商业机构“包打天下”的架势不同,这家获得资质的医院,其干细胞临床研究范围并非任意疾病。根据管理办法,目前通过国家卫计委备案的干细胞临床研究项目仅13个。该院临床研究被限定在小儿脑性瘫痪等三种疾病。

  这三种疾病在该院也不是“随来随治”的。“不是所有病人都能做。”该负责人强调,例如,为了进行对照研究,研究项目对患儿的基本要求是年龄必须1~5岁,须为缺血缺氧性脑瘫,以往不能接受过相关颅脑手术,并且,虽然患者招募已开始,但距正式启动研究还需一段时间。更重要的是,这种治疗以观察、总结经验为目的,并非临床治疗性质。

  然而,机构备案、课题备案、禁止收费这三项门槛,没能挡住一些商业机构提前进入临床治疗市场。

责任编辑:焦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