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存包人”(左)正在询问是否需要存包。

4月6日,北京美国大使馆外,一位男士正在使馆对面的私人“存包处”存包。记者彭子洋摄
“大使馆外的存包江湖,去雄安买房的人是读不懂的。”近日,美国驻华大使馆外提供存包服务的商贩再次被关注。记者了解到,由于使馆签证处禁止申请人携带手机等电子设备或手包等进入,并且不提供保管服务,使馆外聚集了众多“存包人”,以20元到30元不等的价格提供存包服务,并自称日收入在二三百元。
朝阳麦子店城管执法队表示,会加强进行查处,但由于存包需求,打击根治存在困难。
存包价格20元到30元不等
4月7日下午,北京气温接近20℃,天泽路上美国驻华大使馆外,签证处设有两层1米多高围栏,入口处,已经排成几米长的队伍。
马路对面,各种私家车停在马路牙上,车门和后座时不时会打开,放进去不同款式的包;几个皮肤黝黑,头戴渔夫帽的人站在路口四处张望。他们将包背在胸前,三五成群,盯着每一个前往大使馆的路人。
“要办签证吗?你这个包啊、手机都是不让带进去的。放我这儿存着,30块。”天泽路口,见来人背着女士挎包,很快有几个中年妇女围上来。
对方犹豫了下,把包递过去。一名中年妇女接过,将手中的编码牌交给存包者,这是一个由螺旋状胶绳穿起的手牌,手牌上方标记着阿拉伯数字,下方则是一串手机号码。
“你办完签证来找我,取包再付钱,我就一直站在这个路口,或者马路对面。”说完将包直接背在身上,再去寻找下一个客户。
这些人,就是美国大使馆外的“职业存包人”。
这些“存包人”来自全国多地,年龄在30岁到50岁不等;使馆外,有着自己相对固定的存包位置,有几人共用一辆私家车,将包放置在后备厢或是驾驶座。有在签证处对面的人行道上,摆着两排超市里存包的小柜子;有人则直接把包背在身上,成了人肉存包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