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法制  >  社会与法
搜 索
一张快递面单能“扒”出多少个人信息?
2017-04-05 10:55:29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探索:联系收件人,快递员不用调取号码

  何谓“隐私面单”?菜鸟网络安全部高级专家周磊介绍,消费者的信息通过技术处理,不显示在快递面单上,同时在后台也进行了加密处理,快递员只能通过APP联系收件人,无需人工识别手机号码。“我们暂时保留了一些地址信息,主要用于帮助快递员核对包裹。”周磊表示,“以后包裹上的消费者相关信息会越来越少。”

  京东采用了“微笑面单”的形式,即从包裹生成时就部分隐藏用户的姓名和手机号信息,以笑脸符号(^_^)代替。近期,该服务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超过90%的自营配送订单已实现面单“微笑化”。据估算,2017年京东将产生至少10亿张“微笑面单”。

  据京东配送部终端服务负责人介绍,该公司研发了专门服务于配送员的APP,配送员在站点收货时,扫描包裹上的条形码,用户信息便被录入系统,配送员送货时,根据订单号找到用户包裹,点击“拨打电话”与用户取得联系。“通过应用端发起请求、服务端回呼的方式完成通信,所有的通话都会经过京东的通信平台进行监管,并对停机、关机、空号、未接等呼叫结果进行记录,进一步管控和规范配送员的配送服务,确保用户体验。”该负责人说。

  “‘隐私面单’应成为行业标准。”天猫MOMO潮流女装仓储经理许先生说,尤其销售、购买隐私商品的商家和消费者,对这类面单的需求会更大。

  马文欣表示,“‘隐私面单’的尝试不仅能提高行业的安全系数,减少消费者的顾虑,也可进一步推动快递实名制的落实。”

  合力:设从业“黑名单”,线上线下共同堵漏

  “隐私面单”只能保障部分环节。“信息泄露不仅仅在快递运输过程中,因此建立一个全流程的面单信息管理机制十分重要。”马文欣认为,“这个机制应该包括面单信息的管理、内部信息化的监管,以及追责机制。”

  目前,涉及快递物流的信息泄露主要有面单拍照、系统软件漏洞以及外挂等。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不少都源于员工监守自盗。比如,有的快递公司职员在公司电脑上下载客户信息进行贩卖;企业关键岗位员工将账号及密码卖给犯罪团伙等等。

  3月31日,第二届物流快递行业信息安全大会在上海青浦召开,大会呼吁互联网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堵住盗卖贩卖的漏洞。

  青浦区内驻有大中型快递、物流企业约15家。上海市公安局青浦分局网安支队支队长徐辉东介绍,从2015年底开始,青浦警方和菜鸟网络合作,尝试通过技术拦截和网络监控,建立快递、物流企业信息安全网络,2016年该辖区内信息泄露案件报案数比上一年下降了60%。

  2016年11月,青浦警方破获一起案件,某犯罪团伙盗取了40G的数据。“这些数据大多是2013年以前的,通过督促快递、物流企业加强内部管理,这两年的数据不那么容易被盗取了。”徐辉东说。

  据菜鸟网络资深安全专家王乐介绍,有些够不上立案标准的信息泄露人员被快递企业辞退后,换个公司还能继续干。对此,上海市公安局网安部门联手菜鸟网络,推动建立了物流快递行业从业人员信息共享平台,EMS、圆通、中通、申通、德邦、韵达、宅急送等多家企业加入,贩卖客户信息的人员列入从业“黑名单”,永不录用。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焦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