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法制  >  社会与法
搜 索
小城里的吸毒少年 16岁小伙:吸后人不是人了
2017-03-30 15:16:00 来源:新华网  作者:谷岳飞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记者了解到,在毒品面前,不仅是阿峰、阿玲这样的“问题少年”几乎毫无抵抗力,就连一些大学生也经受不住毒品的诱惑。

  阿城在郑州念大学,去年暑假时,阿城被一位他所仰慕的“大哥”带入了局。此前,这位“大哥”已经两次“鼓励”阿城“吸一口”,最终在第三次,好奇心战胜了恐惧,阿城走上吸毒之路。

  吸毒成为这群年轻人挥霍青春的一种社交方式。阿城说,就像现在大家互相派烟一样,当时他并没觉得吸食冰毒有什么不对,只是觉得“挺刺激的,好玩”。

  2016年6月,河南省禁毒办副主任、禁毒总队副总队长黄亚伟在接受《大河报》采访时说:青少年对新生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极易受到毒品的诱惑;对接触到的隐蔽性极强的新型毒品没有辨别力,缺乏毒品防范意识;有的家庭教育失当,父母离异,家庭残缺,得不到家庭温暖的他们开始寻求刺激,以吸毒为乐;在外地打工生活的青少年容易受到老乡、同事或者朋友等身边人的教唆指使,交友不慎使他们走上犯罪道路。

  国家在行动

  “一个失学少年,有多大可能接触到毒品?”阿峰的回答非常干脆:“极有可能”。

  一位自愿戒毒领域的专家陈捷(化名)则认为,社会大众尤其是农村人口,对合成毒品的认知存在极大的误区,认为其不会上瘾,对其危害、预防及成瘾后治疗等根本没有概念,这是导致“毒品下乡”及青少年吸毒者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

  “海洛因时代,国家对毒品危害的宣传很到位,通过各种科普宣传让大家对粉状的毒品都有一定的认识。这也造就很多民众对于毒品的概念还停留在传统毒品海洛因年代,所有的资料、图片、案例都是以这个为基础而来。面对现在越来越流行的化学合成毒品,却是少有宣传。”

  “海洛因已经不是当前主要的毒品了,但我们的禁毒宣传大多还停留在海洛因时代。”陈捷说。

  与轻松沾染上毒品相比,戒掉它要费力很多。

  阿峰、阿城涉毒未深,警察的及时出现,将他们从毒品中解救出来;吸毒上瘾的阿玲被警察送去了戒毒所强制戒毒。两个月前,阿玲刚刚从戒毒所出来。

  两年的戒毒经历不堪回首,阿玲向家人保证:“打死都不会再吸毒了”,但屡受伤害的家人已经不再相信。从此开始,阿玲无论去到哪儿,母亲都会伴随左右。

  太康县公安局一位缉毒警察说,一次吸毒,终身戒毒。不少人戒毒之后,再回到原来的圈子,极有可能再吸。如果再吸上,就很难再戒掉了。

  如果没有外界强力介入,大部分吸毒者都会走上同一条路:“男的偷、女的卖”。一位曾经的吸毒者告诉记者:为了筹集毒资,男的会去偷、去抢,女性吸毒者则很有可能卖淫。

  作为曾经的吸毒者,周先生对毒品扩散的路径非常清楚,他保护自己女儿的方式是不让她和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接触。周先生的女儿现在正在上初中,和曾经的阿峰、阿玲一样,正值叛逆期,保护好女儿成为周先生当下的“主业”。

  太康上述缉毒警察说,缉毒是一个良心行业,每一次对吸毒者的打击,其实都是一次对年轻人的挽救。

  他表示:尽管太康从一开始便“严打”毒品,但一县一区的努力,仍架不住涉毒案件高速增长的态势。

  2月22日,公安部在深圳召开联合打击制毒犯罪“4·14”专项行动工作会议。国家禁毒委员会副主任、公安部党委委员、反恐专员刘跃进在会上说,尽管打击制毒犯罪取得重大战果,但国内制毒犯罪仍高发多发,并呈现出向内地加快蔓延趋势,打击制毒犯罪已进入攻坚阶段,遏制制毒蔓延也处于关键时期。

  公安部决定,今年3月至8月,部署开展打击制毒犯罪专项行动,以“端制毒窝点、打制毒团伙、清制毒原料”为重点,坚决把制毒团伙网络窝点歼灭掉,坚决把制毒犯罪分子嚣张气焰打下去,坚决把制毒问题快速蔓延势头遏制住。(文中未成年人均为化名)

首页  上一页  [1]  [2]  [3] 

责任编辑:焦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