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四会华满动物养殖基地也曾养过穿山甲,但如今已是大门紧闭。
“为了促进这个项目,企业投入很大,我们投资了4000万元搞动物养殖,但是最后没有推进,搞不拢,穿山甲养殖规模上不去,种源没解决,养殖技术又很难。”曾斯文表示,民营企业养一只穿山甲成本不菲,用医、饲料、人工各种成本叠加后,粗略估算养一只穿山甲,成本一年可达数千元以上。
“药用当然有考虑过,如果穿山甲能人工繁殖到第二代第三代可以再考虑,但是现在技术没突破。但是长远来说,会希望往那个方向发展。我们了解到行业内部最多都是繁殖到第二代,养殖规模在几十头以上的都没有。”曾斯文说道。
除了以救护、科研名义进行小规模养殖的穿山甲养殖企业,也还有在穿山甲养殖商业化上跃跃欲试后的知难而退者。
广西恒拓医药投资集团在2014年,便计划与广西药物研究所合资在南宁建设濒危物种养殖研究基地,投资1.5亿元进行穿山甲等药用动物的养殖。
“2014年推进的,2016年没做了。一个是办养十来头穿山甲的驯养繁殖许可证可以,但是商业开发都不允许,也办不来经营许可证;另一个技术上不成熟,投资风险大性价比不高,没什么实质性进展。”2月28日,广西恒拓医药投资集团一罗姓负责人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
该罗姓负责人称,如要将穿山甲养殖付诸商业化经营,除开驯养繁殖许可证外,还需办理经营许可证件,在无法办理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民营企业的高额投入无法在经济上获得足够的回报,因而只能放弃。
广州中量药业有限公司是“穿山甲人工驯养技术合作发展联盟”的发起单位之一,2月28日,该公司工作人员对澎湃新闻表示,2014年参加完联盟会议后便没有再参与了,“很久没有动静了,以前有做穿山甲相关产品的计划,但是现在没有了。”
“国家发的都是驯养繁殖许可证,商业养殖是两证跟着的,国家就没有发经营许可证,都是养殖许可证,养殖许可证的概念是什么呢,就是你投入精力去养,养的越多,种群越大越好,但是不允许你交易。”王卫权说道。
王卫权告诉澎湃新闻,目前养殖技术和过去比有了一些进展,但没有一家穿山甲养殖单位进行商业化经营,也不具备做商业化经营的养殖规模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