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法制  >  法治聚焦  >  新闻
搜 索
猪血和木耳清肺防雾霾? 起底10大食品谣言
2017-03-15 09:41:00 来源:新华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5癌症

  吃蕨菜蕨根粉会致癌?

  【传言内容】早在2008年,就有传言说,蕨根粉会致癌。传言称,餐馆里的蕨菜和蕨根粉,会导致胃癌。

  【鉴定结果】蕨菜中的致癌物质含量很低,且加工过程中一般会经反复洗泡、加碱高温处理,不会有太大致癌风险。

  【鉴定者】范志红

  辟谣

  偶尔食用不会产生太大风险

  看到原料致癌的说法,不必过于紧张。除抽烟会增加肺癌、喉癌、口腔癌等风险外,食物原料的致癌风险是在于长期、大量消费某些食物。人体有自我调节作用,偶尔食用不会产生太大风险。

  蕨菜的致癌传言,其实麻烦的来源来自蕨这种食物本身。它含有一种致癌物(原蕨苷),国外研究发现这种物质确实有致癌效应,经常吃蕨菜的幼嫩部分致癌风险会更高些。但蕨根里的致癌物质是水溶性的。也就是说,多洗几次,就能把大部分致癌物质洗掉。加工时,人们为去除它的苦味,会反复洗泡,加碱处理、腌制处理等,最后还要高温灭菌,这些加工会明显减少致癌物含量。

  蕨根粉中的致癌含量本来就低,如果只是偶尔吃一次,那么实际暴露量很小,基本不用考虑致癌问题。

  6氯

  自来水加热产生氯有致癌风险?

  【传言内容】朋友圈曾一度盛传,蒸煮食物时一定要用开水,因为自来水中的氯加热过程中有致癌风险。因为蒸煮食物时,自来水中的氯经过加热会包覆在食物上,食用致癌,因而要打开锅盖把水烧开再蒸煮食物。

  【鉴定结果】自来水中的余氯含量很低,目前也未发现余氯超标问题。自来水中的氯不存在致癌风险。

  【鉴定者】刘清珺(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辟谣

  北京几千水样未出现过氯超标

  加氯是自来水消毒最简单、经济的办法。氯气与水发生反应,会生成次氯酸与盐酸。次氯酸能杀菌,但不稳定,易分解释放氧气。自来水消毒产生的盐酸浓度远低于人体胃酸中的盐酸含量。所以无需担心。

  刘清珺称,根据这几年在北京地区的自来水抽样检测结果,几千个水样中,没有出现过氯超标情况。

  同时,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食品安全化学实验室专家介绍,根据国家标准,自来水中的余氯一般会限量在零点几ppm,不会超过1ppm。

  自来水经过氯气杀菌后,留下余氯含量在每升1毫克以下,远低于每升5毫克的WHO标准,也就是说,国家饮用水标准的安全要求高。另外,由于氯的刺激性气味,当水中氯含量超过每升2毫克时,多数人能闻到。

  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在“致癌分类”中,把氯划为跟咖啡因同级,意为“目前尚无足够资料来确定该物质是否为人类致癌物”。

  7鸡蛋

  白皮鸡蛋更有营养?

  【传言内容】鸡蛋的营养成分与蛋壳颜色有关系,白皮鸡蛋更有营养。选购鸡蛋时,最好选白皮鸡蛋。

  【鉴定结果】鸡蛋营养与蛋壳没关系。

  【鉴定者】朱毅

  辟谣

  蛋的营养取决于蛋壳形成前

  蛋壳的颜色实际上在鸡蛋形成的最后一道工序,在母鸡生殖道里面,子宫上皮分泌色素,均匀涂抹在白色的蛋壳上,有卵子提供出来的色素,和某种鸡下的、鸡是怎么养的、鸡吃的是什么、鸡心情状态都息息相关,但是和鸡蛋的营养之间没有什么关系,蛋的营养已经在它的蛋壳形成之前决定了。

  相关检测结果显示,红皮鸡蛋和白皮鸡蛋都为12%左右;热量方面,红皮鸡蛋比白皮鸡蛋高一点,其中红皮鸡蛋脂肪含量更高。

  8塑料

  紫菜和粉丝是塑料做的?

  【传言内容】近日,网络上流传着一段视频。视频中,消费者用打火机点着了粉丝,且越烧越旺,并称这种燃烧的粉丝“让人不敢吃”、“塑料做的”。

  与粉丝类似,在网上和微信朋友圈也流传“塑料紫菜”的视频,这些“塑料紫菜”的故事镜头均为网友将在超市购买的紫菜放入水中浸泡后,在手中撑开并称花不小力气才能扯断,视频中的紫菜半透明状且具一定弹性,然后把这种紫菜标榜为黑塑料制成的“假紫菜”。

  【鉴定结果】市场上目前基本不存在塑料制成的紫菜;单凭是否好撕开不能判断紫菜就是塑料膜做的。

  【鉴定者】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和风险评估中心

  辟谣

  北京近三年抽检未发现塑料紫菜

  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和风险评估中心专家称,粉丝的主要成分就是淀粉和水,而淀粉本身就是一种碳水化合物,含碳氢元素,所以易燃。一般干粉丝都是可燃烧的。光凭能否燃烧来判定,不靠谱。

  紫菜藻体呈膜状。而塑料薄膜一般是用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等热塑性塑料制成。紫菜和塑料薄膜差异较大,但由于工艺不同,可能有的紫菜好撕开,有的不好撕开,不能简单通过不好撕断定就不是紫菜,还是需要科学检测。

  近期,北京食药监局抽检了45种紫菜样品,均未发现掺假,现场根据监督抽检数据库统计。此外,近三年北京市共抽检紫菜样品278个,目前未发现样本中存在塑料薄膜制假的现象。

  9酵素

  水果酵素能排毒养颜?

  【传言内容】据网上流行的说法,水果酵素是一种用新鲜水果加糖后经密封发酵的产物;据称,“酵素”这个词是从日本引进,风靡于台湾,再“转口”到大陆,用中文规范表达称作“酶”。据传言,酵素中含有脂肪分解酶,可分解人体的脂肪,能让人减轻体重、保持体型。而且,酵素还能净化血液、改善体质、抗炎、预防脱发……

  【鉴定结果】酵素也是蛋白质,吃进胃里就失去了活性。自制酵素操作不规范,有致病风险。

  【鉴定者】宋全厚(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副院长、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范志红

  辟谣

  自制酵素发酵中易混入致病菌

  宋全厚介绍,根据相关国家标准,只要是在允许范围内生产的水果酵素产品,就没有太大安全风险。但自制过程不比工业制作,无法进行严格的杀菌,有可能在自制发酵过程中混入了原料或空气中的致病菌,会导致腹泻等风险。

  水果酵素是否真的可以包治百病?范志红表示,“酵素”是从日语里翻译过来的,并不是一个确切的表述。目前发现的酶除极少数是核酸以外,绝大多数属于蛋白质。蛋白质在加热及酸碱度改变的情况下会发生变性,因此,即使生吃含酶的食物,在胃酸作用下,这些蛋白质也会失去活性。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焦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