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建国在全体会议上做关于民法总则草案的说明。从2016年6月民法总则草案首次揭开面纱,到2017年3月亮相全国“两会”,用了长达9个月的时间。根据计划,全部民法典的编纂工作预计将于2020年完成。
亮相
编纂民法典是几代中国人夙愿
争取五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李适时介绍,民法总则草案的编纂,始于2015年3月。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编纂民法典,这是在中央文件中首次明确提出“编纂民法典”。
2015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牵头,成立了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务院法制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法学会5家单位参加的民法典编纂工作协调小组,组织工作专班开展民法典编纂工作。
从启动编纂工作到2016年6月27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亮相,历经1年多;从第一次亮相到此次提请审议,又经过了9个月,其间经过了三次常委会审议。而这,只是民法典编纂的第一步。
作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将由总则编和各分编(目前考虑分为合同编、物权编、侵权责任编、婚姻家庭编和继承编等)组成。编纂工作分两步走——第一步,编纂民法典总则编,并争取提请今年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第二步,编纂民法典各个分编,拟于2018年上半年整体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分阶段审议后,争取于2020年3月将民法典各分编一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通过,从而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换句话说,从2015年3月启动编纂民法典到2020年3月争取形成统一的民法典,历时整整5年。
3次审议收到70227条意见
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民法总则草案已经历三次审议,分别是在2016年6月27日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2016年10月31日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和2016年12月19日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5次会议。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民法室副主任石宏在接受采访时告诉北青报记者,每次审议之后,都会把民法总则草案在“中国人大网”上全文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共收到15503人次提出的70227条意见。
石宏说,还曾两次将民法总则草案送交所有的全国人大代表,印发中央有关部门、地方人大、法律教学研究机构征求意见,共收到32个地方(含解放军、有关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7个院校和法学研究机构及31个地方反馈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石宏说,全国人大常委会也将编纂民法典作为一项重要的立法任务。2016年10月和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北京、四川、宁夏、上海召开了四次座谈会,听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和各方面代表的意见。
建议的字数“总计超过83万字”
民法总则草案在首次亮相前,就已经收到了很多的建议。
王利明告诉北青报记者,民法典编纂共190项重大任务,中国法学会承担其中一部分。他在2015年4月中国法学会成立的民法典编纂项目领导小组中担任副组长。他是新中国第一位民法学博士,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参与民法与经济法的大讨论,呼吁中国要制定民法典。
2015年4月20日,中国法学会民法典编纂项目领导小组发布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总则专家建议稿(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共413人、15个团体对专家建议稿提出意见或建议,共计2381条,字数总计超过83万字。
此外,在专家建议稿征求意见期间,相关的研讨会、座谈会共计13次。
2015年6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总则专家建议稿》正式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民法室供作立法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