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通河掀起全流域环境治理高潮。图为伊通河长春段正在进行清淤工作。新华网张道营摄
新华网吉林3月1日电 早春的松辽大地,寒意料峭,大雪抓住冬的尾巴,猛下了几天。从长春市向南驱车,沿长辽高速行驶约1小时,就到了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以下称“伊通县”)。
站在伊通开发区河北村北山上放眼望去,两侧山坡长满了松树,山沟一路延伸至伊通河。皑皑白雪、苍翠青松,很难让人将其与臭气熏天的垃圾厂联系起来。
一年多之前,这里确实是人口10余万的伊通县城仅有的一个生活垃圾处理厂,现在却丝毫不见垃圾的影踪。正是吉林省检察机关巧用公益诉讼,才促使伊通县将生活垃圾处理厂关停。
实际上,吉林省检察机关在公益诉讼试点工作中,创造了不少全国第一,最让他们自豪的却仍是为保卫伊通河精心谋划的那场“大战役”。
勇于担当,历时两月排查污染线索
伊通河发源于伊通县,流域人口1100余万,是长春市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之一,被称为长春的“母亲河”。伊通河奔流300多公里后,进入饮马河,最终汇入松花江。
2015年7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最高检开展公益诉讼试点工作,吉林省成为13个试点省份之一。随后,最高检制定了《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试点方案》《人民检察院提起公益诉讼试点工作实施办法》。
此时,吉林省检察机关在履职过程中发现伊通河有污染现象,而加强伊通河流域特别是上游治理对沿岸市、县有重要意义,对饮马河、松花江的治理也将产生积极影响。
哨声就是命令,吉林省三级检察机关闻令而动。伊通县检察院民行检察部副部长王铁柱叙述了当时的情景,“发现污染线索后,在上级机关支持下,我们进行了两个多月的排查工作。”伊通县检察院、住建局、环保局等组成联合办案组,顺着伊通河源头,对各支流进行全面排查。
盛夏时节,联合办案组10余人,或驱车、或步行,分时、分段,对伊通河流经伊通县县域的近80公里河段,进行走访、取样、检测,留存了众多影像资料,获取了大量一手证据。
当记者询问办案组检察官,在排查线索时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时,这些长于白山黑水的汉子纷纷笑着摇摇头。一位参加办案组的老检察官则私下道出了实情,排查线索这事儿可不简单。
随着伊通县近年来生态环境的好转,山上、林子里的蛇虫多了起来。八九月份玉米长势正旺,硕大的玉米叶子在脸上、手上一蹭就是一道划痕。河边茂密的水藻、杂草很容易将脚陷住,也给排查工作带来不少困难。
王铁柱向记者讲了一个排查线索时的细节,伊通县环保局局长董宇恒在河里查看水质,满脸的汗珠一个劲儿地往下淌。
吉林省检察院行政检察部主任检察官徐金波更是笑着表示:“已经记不清是第几次来伊通县了。”
让联合办案组想不到的是,吉林省检察院检察长杨克勤专程赶赴伊通县进行了现场踏查。杨克勤在生活垃圾处理厂,听取了伊通县委书记、县长的情况汇报。
杨克勤当即指出,治理伊通河流域环境,工作任务十分重大,必须调动省、市、县三级党委和政府,以及财政、规划、环保和司法机关等各方面力量,采取综合治理手段,形成合力,共同推进。
经过联合办案组两个多月的努力,发现伊通河各项污染指数超标严重。尤其是生活垃圾处理厂从2010年以来,未经验收就投入使用,堆放的垃圾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垃圾渗出液通过沟渠直接排入伊通河,被确定为主要污染源。